新華網福州6月28日電(程立葳 劉默涵)慕容慎行名氣大,慕名而來的患者很多。早年,在網絡預約掛號還沒實行時,黃牛黨甚至把他的號源炒到300元一個。但是求診的患者卻說,他是最好找的“神醫”。
2013年的冬天,一直到會診結束了,何謙還不敢相信,這位已經79歲高齡、名滿天下的“神醫”真的坐了四五個小時的長途汽車,一大早就從福州趕來為她的愛人會診。而在前一天晚上,她不過是抱著尋找救命稻草的心態,托人嘗試著給慕容慎行打了一個電話。當慕容慎行了解到,病人手術后在ICU病房昏迷不醒、病情不容樂觀的情況后,推掉了其他的行程趕去會診。
慕容慎行的老同事、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原門診部主任黃淮生清楚地記得,20年前,一名患者家屬拿著一張外地醫院會診邀請單找上門來,說病重的父親一直念叨“不見慕容不瞑目”,慕容慎行二話不說,立即安排好工作,動身隨他到外地,了卻病人的心愿。
在大家眼里,慕容慎行是一個“不懂得”如何拒絕病人的醫生,所以,那些排不上號的患者,就會守在診室外、病房里、電梯間“求偶遇”,往往都能達成所愿。如果有患者打電話向他求診,他也總會提早趕到約定的診室門口,他說:“我等一等沒關系,不能讓患者等我、找不到我?!?/p>
附一醫院門診大樓416診室,是慕容慎行每周三固定坐診的地方,他在生命的最后16個春秋,一直在那里為病人看病。在附一醫院神經內科副護士長王勵的記憶里,這個診室外常常到了半夜還有一堆病人守在門口。
一些外地患者、病情比較急的患者,慕容慎行無論多晚都會加號看完。如果是病情不算太急的疑難雜癥患者,他會讓隨診的助理、學生記下聯系方式,和他們另外約定看診的時間和地點。
慕容慎行的學生、附一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林毅回憶,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周一上午,門診大樓一樓的空診室會成為慕容慎行的“機動診室”,一有病人他就往那里帶。
有時候需要他看的病人實在太多,擔心慕容慎行身體吃不消,他的同事、學生會偷偷替他擋一下病人,如果被他知道了,他會說,“病人來找我,都是大事,怎么能拒絕?”
附一醫院的中醫科病房,是慕容慎行的“第二病房”,這是附一醫院眾人皆知的事情。中醫科住院病人相對較少,時常會有一些空床位。每遇到患者需要住院治療,而神經內科病房床位卻很緊張的情況下,慕容慎行會主動幫他們到中醫科去聯系床位。
這二十幾年來,附一醫院中醫科主任朱明已經記不清楚慕容慎行帶過多少病人到中醫科病房。而每到這個時候,中醫科的年輕醫生們就會幫忙整理病人的病例、開處方。
有一天,夜已經很深了,慕容慎行邁著不太利索的小步子,帶著病人來到中醫科。在查體后,他請朱明幫忙念一下病人核磁共振的報告單??陕犞犞?,慕容慎行竟閉上眼睛睡著了,在場的所有人都不忍心叫他。幾分鐘后,慕容慎行醒了過來,一睜眼就連聲和大家道歉。
那一幕,讓朱明十分心疼,也十分敬佩?!八膽B度那樣誠懇,不管時間過去多久,我都會記得?!?/p>
2014年底,慕容慎行因過度疲勞在家中跌倒后腦出血??祻推陂g,他因腿腳無力,每天都會到家樓下的籃球場健走康復?;@球場和醫院挨得很近,有患者認出他,向他求診,他欣然接受。這件事傳開后,越來越多的患者聞風而來,而慕容慎行索性把籃球場當成了特殊的診室,從不讓患者失望而歸。
慕容慎行去世后,家人在整理遺物時,找到了一本高中畢業40周年紀念冊,在上面他留下了一段話:
“如果有什么最值得珍貴回憶的事,莫過于在平凡的崗位上自己親自參加救死扶傷的實踐,并親眼看到:一個個癱瘓的患者站起來;一個個昏迷和垂危的患者獲得了轉機,挽回了生命;一個個患者解除了病痛,恢復了甜蜜和愉快的生活,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這些都是最使我興奮、激動、最難以忘懷的事情?!?/p>
慕容慎行把幫助患者解除病痛,看成生命的價值所在,往后的日子里,這樣的信念依然支撐著他。所以,即使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他心中掛念最多的依然是患者。而“慕容慎行”這四個字,在病人心中也悄然成為了希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