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6月29日電(程立葳 蔣巧玲)慕容慎行曾說,他一生最喜歡做三件事,一是給病人看病,二是看醫學類的書,三是給學生和年輕的醫生上課。上課這件事,慕容慎行總是樂在其中。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陳萬金至今還記得,他剛來附一的時候,慕容慎行對大家說的那句話:“歡迎你們加入我們科室,今后我將把我畢生所學的知識都傳授給你們?!?/p>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雖然早已經是公認的福建醫學界泰斗,但慕容慎行堅持給福建醫科大學的本科生上《神經病學》總論的課程,一周兩次課。除此之外,他每年都會給醫院低年資醫生、進修醫生、規培生、醫學生講授神經系統解剖和定位定性診斷的課程。
很多年輕的醫生都說,神經病學這門課程學起來感覺艱澀難懂、枯燥無味,但是慕容慎行的課卻總是受追捧。每到慕容慎行講課的日子,科室里醫生總是早早去“人肉占座”,來晚的在門口加座,烏壓壓坐成一片;而學校偌大的教室里,學生無一走神、瞌睡、玩手機。他的“魔性”,讓大家想睡都睡不著,還能歡聲笑語聽下去。
學生們私下里說,慕容慎行上課是有絕技的,叫“慕容三式”。
第一式:手繪掛圖式。每次上課前,慕容慎行都會提前來到教室,將親手繪制的“掛圖”掛滿黑板的四周。他把枯燥難懂的專業知識揉進這些手繪掛圖中,讓學生們看了一目了然。
第二式:口訣式。慕容慎行善于將生澀的知識點變成口訣、順口溜教給學生。比如教科書上對“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的描述是“上肢或下肢肌張力障礙,常有異常姿勢或步態,癥狀具有晝夜波動性”,慕容慎行僅用十個字:“早上人騎車,晚上車騎人”,就把一個白天行動正常,到了晚上卻步態沉重得像扛著自行車的患者形象,活靈活現地呈現在大家眼前。還有“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聽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等,這些查體口訣,就像乘法口訣一樣,學生們都爛熟于心。
第三式:模仿式。比如講解帕金森病的時候,慕容慎行會模仿病人的慌張步態和前傾姿勢;講解三叉神經痛的時候,他會齜牙咧嘴地模仿病人的痛苦表情??鋸埖闹w表演,每每逗得學生們哈哈大笑。但就在笑聲中,診療要點不知不覺就已深深刻進大家的腦海。
慕容慎行還善于總結臨床工作經驗,并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出來,教給年輕的醫生,把診斷的思路指出來?!澳饺堇蠋煹倪@些方法讓我們受益匪淺?!标惾f金說。
兩年前,陳萬金接診了一位來自武夷山的老太太,她從十幾歲開始就走不動路,很多地方診斷為肌強直。陳萬金根據慕容慎行教授的方法一一排除后,認為她并不是肌強直?!拔揖蛽Q了個診斷思路,最后確診她是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p>
調整了用藥后,老太太的病一星期左右就好了。陳萬金說,像這樣的事例,在他的臨床工作中比比皆是。
慕容慎行十分熱愛教學,也喜歡與學生交流。課間時,常常和年輕的學生們開玩笑說,“我其實和你們一樣大,我也是‘80后’”。
福建醫科大學舊校區教學樓A區與附一醫院門診大樓,相距只有百來米。慕容慎行生前助理、福建省神經病學研究所林珉婷記得,為了不耽誤講課時間,平日里走路并不快的他,在去上課路上常常健步如飛,快得她一不留神就落在后面。下課后,學生常常抱著各種問題圍著他,慕容慎行就和他們邊走邊聊,百來米的路,都能走上10多分鐘。
獨特的教學風格,給學生們留下永遠的記憶。在福建醫科大學,一屆屆學生當中,接力傳遞著這樣一種共識:“畢業之前,要去聽一次慕容老師的課?!?/p>
而每一年學生畢業時,慕容慎行也常常收到驚喜——學生們會送來親手制作的畫冊,里面貼滿了師生互動的溫暖畫面。
慕容慎行很享受他的教學任務。有一次,附一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乃青給他帶去了一整年的教學補貼,不過幾百塊錢,但是他一筆一劃很認真地在收條上簽了字,心滿意足地收下錢,還開玩笑說:“真是雪中送炭啊,最近實在太窮了!”
“他笑得很開心,就像我們年輕人收到值班費一樣。其實,我們都知道,他剛把自己的24萬元獎金都捐出去了?!辈棠饲嗾f,物質回饋他看得很輕,他享受的是“傳遞知識”帶給他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