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6月30日電(程立葳 劉默涵 肖和勇)在學生眼里,慕容慎行的一言一行就像一把尺子,時刻丈量著他們行醫治學的態度和做人的尺度。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林艾羽回憶,一天早上,她剛走進科室,一向對學生十分和藹的慕容慎行突然很嚴肅地問她:“昨晚搶救的那名肌無力危象患者,他的病因,你們搞清楚了嗎?”
林艾羽當時就愣住了。原來,前一天晚上,他們接診了一名病情危重的肌無力患者,急性呼吸衰竭。
“可能是感冒誘發的吧?!绷职鹚妓髌毯蠡卮?。但慕容慎行對這個回答并不滿意,他遞過來一份資料,里面記載著全球有36例病人,因為感冒吃了喹諾酮類的藥品,誘發了重癥肌無力危象。 “這個病人早前的確有過一次感冒,而且服用過喹諾酮類藥品?!蹦饺萆餍姓f,“搶救成功是好事,但我們不能就此止步,應該把疾病的元兇揪出來。這樣的病例探析才是一名醫生對患者應有的責任?!边@席話,讓林艾羽深感慚愧。
原來那天凌晨,在緊急處理后,患者的生命體征逐漸平穩并恢復了神志,大家就陸續離開了,只有慕容慎行留下來刨根究底,問出了這個情況,而后,又去查找出了這份資料。
“當時網絡并不發達,慕容老師查找出那份資料,肯定翻了很多書?!绷职鹩X得既慚愧又震撼,而通過這件事情,她也得以理解老師經常說的話:豐富的臨床經驗、深厚的理論修養,是一名醫生必備的素質,但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認真細致的醫療作風卻更為重要。
2013年,附一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乃青還是住院總醫師。有一次,她接到了急診部的會診通知,一位患者自述頭暈。蔡乃青給病人查體后,發現病人從外觀來看沒什么特殊,神經系統陽性體征也不明顯,她便認為是一般的非特異性頭暈,只做了常規診療處置,便匆匆趕去病房做急會診了。幾天后,這位患者去掛了慕容慎行的號,慕容慎行當即打電話把蔡乃青叫了過去。
接到電話那一刻,蔡乃青嚇壞了,怕自己犯了錯挨罵。沒想到到了診室后,慕容慎行先是核對了患者此前的情況,又指導她給患者做了細致入微的查體、問診,最終,這位患者被診斷為罕見病“多系統萎縮”。
“他沒有揪錯、沒有責備我,他喊我去,只是為了一起完成一次診療?!辈棠饲嗾f,這件事讓她記憶深刻,從此,她牢牢記住了一條準則:作為醫生,必須細致再細致,對患者的生命負責。
神經內科疑難病多,不做研究是無法突破臨床診療瓶頸的。慕容慎行常常教導學生,做醫生除了要會總結,還要研究和探索,要懂得和世界先進的醫學理念接軌,用最先進的技術解決臨床問題。
早年,慕容慎行會跋山涉水,主動到患者家中,把病因搞清楚。
附一醫院副院長王檸回憶,有一次,慕容慎行在門診中發現,有些來自不同地方的肌營養不良癥患者,都是同一個家族成員。
為了弄清楚致病原因,慕容慎行花了三年多的時間,帶著弟子到各地去探訪,最后在古田縣一個偏僻的山村中,找到一位70多歲的老人,在對他進行基因檢測后發現,這個家族所有的肌營養不良癥患者的致病基因皆遺傳自他。這一發現,也讓后來的臨床工作取得了進展。
在王檸的記憶里,有一個畫面雖已過去20多年,但仍清晰如昨。那是一個深秋的夜,慕容慎行在看完一天的門診后,決定去永安找一位肌病患者。當時交通不便,坐綠皮火車到達永安后,已是半夜。慕容慎行在前面走,王檸和師兄陳曉春一人一邊抬著“煤氣筒”般的液氮罐走在后面。那條石板大街清冷又暗寂,走了很長很長時間,他們才到招待所住下。次日一早,他們就去給病人做肌肉活檢?;顧z做完后當日,他們馬上返回福州。
“那時的條件相當艱苦,但大家內心非常充實?!蓖鯔幷f。后來,慕容慎行年紀漸長,像這樣外出主動去找患者做研究的機會也慢慢減少了,但是他的這種扎實細致的工作方式一直影響著學生們。
在慕容慎行的指導下,附一醫院神經內科一直致力于肌肉疾病、神經遺傳病及腦血管病等方面課題的系統研究,一些研究結果推動了醫學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他常常給年輕醫生提供線索,或者啟發思路,鼓勵大家從臨床角度對病例進行深入研究,探討診療方案。
在林艾羽的印象中,有許多次,她將研究成果寫成論文交給慕容慎行,每次他都會對論文逐字逐句進行修改,但在發表和申報科技獎的時候,卻堅持把學生作為第一作者,而自己的名字放在不起眼的位置。
“能成為慕容老師的學生,是件溫暖而又幸福的事情。我們經常會感嘆,能這么早成就自己的事業,離不開慕容老師無私的支持和幫助?!?林艾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