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6月10日電(劉默涵 肖和勇)以山為家,拓荒大種楊梅。干了30多年之后,果農許慶輝想搞生態農莊。初夏,楊梅紅了。站在山腰上,看著一撥撥前來體驗采摘樂趣的游客,許慶輝滿臉興奮,擺開龍門陣,與好友謀劃了許久。
1987年,16歲的許慶輝在福建漳州開發區開墾了兩畝山地,種下了50棵楊梅樹,此后一發而不可收,到2020年已種了1200多畝、2萬多棵楊梅樹,他也因此成了十里八鄉有名的“楊梅大王”。
許慶輝種楊梅,不走尋常路,原生態是最大特色,堅持生態種植,只用有機肥,讓楊梅原生態生長、原生態結果。如今漫步果園,胭脂萬點笑枝頭,林間常常能遇見成群的牛羊。許慶輝說,放養牛和羊是個“懶到家”的打算:這群“吃貨”天天在果園里游蕩吃雜草,這可不就少了人工除草的成本?同時,牛糞、羊糞也是楊梅最好的“營養品”。
30多年的生態種養和管護,讓許慶輝的果園大變樣。過去,這里一片荒涼,黃土裸露,風吹石頭跑。如今,山上不止有楊梅,各種植物生長茂盛。別人眼里,這些植物都是雜草,但在許慶輝的眼里,這些都是寶,它們擋住了千千萬萬的病蟲害。
為了種生態楊梅,許慶輝把積蓄都投入到果園。2002年前后,因為種植規模擴大,入不敷出,許慶輝一度窮到連米都買不起,幸虧有一幫好友相助,才慢慢熬過難關。這些年,漳州開發區交通越來越便利。特別是鄉村旅游興起,周邊游、自駕游、親子游日益火爆,楊梅采摘季游客紛至沓來。許家的生態楊梅也打出了名氣,實現轉虧為盈,收益一年比一年好。
30多年的生態堅守,山還是那座山,但山已不是那座山。許慶輝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他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道理不能忘,生態這條路,一定要堅持走下去。
許慶輝和妻子王秀端在山上采摘楊梅,為游客備貨。經過30多年的生態種植和管護,果園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談起今年楊梅收成,這對夫妻笑開顏。新華網 肖和勇 攝
這是許家生態果園里采摘的楊梅。生態楊梅深受游客喜愛,許慶輝的妻子王秀端正在包裝備貨。新華網 肖和勇 攝
生態果園除了有楊梅,還生長著各種草木。圖為工人正在采摘楊梅,為游客備貨(無人機拍攝)。新華網 肖和勇 攝 飛手 劉默涵
許慶輝的妻子王秀端為游客挑選楊梅。新華網 肖和勇 攝
許慶輝操作鏟車翻動有機肥,為楊梅樹夏季施肥做準備。新華網 肖和勇 攝
許慶輝開車帶妻子王秀端上山。經過30多年的生態種植和管護,果園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啾M甘來,這對夫妻笑開顏。新華網 肖和勇 攝
生態果園處處有收獲。圖為許慶輝停車采摘楊梅,這是透過后視鏡拍攝到的圖片。新華網 肖和勇 攝
許慶輝和妻子王秀端上山采摘楊梅,為游客備貨(無人機拍攝)。新華網 肖和勇 攝 飛手 劉默涵
許慶輝對楊梅樹進行修剪。新華網 肖和勇 攝
在生態果園里,一草一木都有存在的價值。許慶輝認為草木的茂盛維持了生態平衡,為楊梅擋住了病蟲害。圖為許慶輝在查看草木長勢。新華網 肖和勇 攝
經過30多年的生態種養和管護,果園實現大變樣。許慶輝常常爬上山頂拍圖片和視頻,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新華網 肖和勇 攝
生態果園放養著牛和羊。楊梅采摘季到,牛羊吃了不少楊梅,許慶輝正在查看小羊牙齒。新華網 肖和勇 攝
這是生態果園里放養的山羊。新華網 肖和勇 攝
這是楊梅樹下休憩的牛群(無人機拍攝)。新華網 肖和勇 攝 飛手 劉默涵
傍晚時分,許慶輝趕著牛群返回牛場。新華網 肖和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