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8月23日電(蔣巧玲)從病毒檢測、變異株診斷到大數據管理、人工智能協作,福建再添一批抗疫“利器”。23日,福建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成果推介對接活動在福州舉行,現場推介了49項疫情防控科研項目成果。
此次疫情防控科研攻關成果包括核酸檢測新一代原料開發、病毒變異株精準診斷技術、冷鏈消毒防疫整體解決方案、公交防疫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疫苗冷鏈車、疫苗接種車、核酸檢測車等,基本涵蓋了疫情防控的各個環節。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等高校以及省內64家企業參加推介展示與對接。
在這批項目成果中,不少黑科技、新產品引發關注。其中,由福州大學聯合福建福夏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冷鏈產品外包裝表面病毒的原位在線光催化/紫外消殺系統與裝備”,對光滑不滲透材質表面的新冠病毒具有殺滅效果,紫外光催化消殺機的病毒滅殺率超過99.99%。
廈門大學應急科研攻關項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CP)的診療研究與臨床轉化”產品——國肽民安口腔抑菌噴霧則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該產品通過口腔噴霧即可阻斷病毒感染,達到降低感染風險的目的。目前,該產品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其中“一種預防冠狀病毒的消毒劑組合物”已獲國家專利局授權。
活動中,廈門大學、廈門瑤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大學分別與福州公共交通行業相關單位以及福州市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現場簽訂了8項合作協議。
據了解,疫情發生以來,福建省加強新冠疫情防控科研工作,抽調精銳科研力量持續展開戰“疫”沖鋒,加快推進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的迭代升級。持續的努力結出了豐碩成果,目前,福建省已研發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疫情防控核心技術,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科學技術廳、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福建海峽技術轉移中心、福州市科學技術局、廈門市科學技術局聯合承辦。